在氣囊下水過程中,如何計算氣囊受力變化情況,保證氣囊下水的安全性一直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分 析了船舶氣囊下水過程,研究了在移船過程中氣囊布置數(shù)量、間距、所受壓力以及承載力的變化,并以某型船為 例,進行了氣囊受力計算,校核了氣囊壓力,論證了下水的安全性。 關鍵詞:船舶;氣囊下水;受力分析:承載力計算
Abstract: It remains an urgent task to find a way to calculate the force changes of the airbags during the launching process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ship.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ship launching by airbags and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airbag quantity and spacing on pressure variation and bearing capacity variation;and takes a certain type of ship as an example to calculate the force and check the pressure of the airbags so as to prove the safety of the launching process Keywords: ship;launching by airbags;force calculation;bearing capacity calculation
船舶下水是船舶建造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傳統(tǒng)的下水方式主要是縱向重力式下水,即船舶在 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沿船臺傾斜滑道滑入水中。但是 傳統(tǒng)的船臺成本造價較高,尤其船臺需要配備專用 的下水裝置,使其成本進一步增加。于是,氣囊下 水這一創(chuàng)新型的船舶下水方式應運而生,而且一套 設備可以供多個船臺使用,大大節(jié)省了投資,縮短 了建造周期。 我國氣囊下水技術研究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 初期主要應用于中、小型船舶的下水作業(yè),隨著下 水氣囊的承載能力逐漸提高,下水船舶自重已超過 萬噸?!洞坝脷饽蚁滤に嚥僮饕?guī)范》標準業(yè)已 發(fā)布,常用的船體受力計算方法有寬支座彈性計算 方法2、基于有限元技術的全船結構分析方法問等 等。對于氣囊下水安全性的研究也多基于船舶靜力 學原理14.]。而對于下水過程中的氣囊受力安全性分 析研究僅停留在靜態(tài)分析上,很少論及氣囊的動態(tài) 壓力變化。
本文對船舶在氣囊下水移船過程中氣囊動態(tài) 受力作了分析與計算,并驗證了氣囊承載安全性。 1 船舶氣囊下水過程受力分析 與以往滑道下水采用支墩、支架和滑道承載船 舶的方式不同,氣囊下水是在船底布置一定數(shù)量氣 囊以承載船體,并依靠船舶自重下滑下水或者利用 卷揚機牽引控制下水的一種工藝,如圖1所示。 圖1 氣囊下水 當船舶采用氣囊縱向重力式下水時,通常先用 氣囊將船舶支撐起預定高度,然后撤墩木,在下滑 力作用下移至潮位線,等待達到預定潮位后,船舶 隨即起動,此時船舶受到浮力、重力、摩擦力、氣 囊承載力的作用,船體姿態(tài)一直處于變化之中,并 無明顯的船艉起浮點,因此自船舶開始起動下滑至 船艏脫離最后一只氣囊為止劃為一個階段,氣囊縱向重力式下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船舶起墩至船艉抵達預定潮位線 附近。船體平行于船臺滑道,在卷揚機的牽引下依 靠自身重力勻速下滑。在卷揚機的牽引下,緩緩移 動船舶至預定潮位線。在此過程中,需要在船舶前 進路線上,不斷鋪設氣囊,直到預定位置。 第二階段,自船舶啟動入水至船艏脫離最后一 只氣囊支撐。船體不再平行于船臺運動。這個階段, 船舶開始受到浮力作用,并且還分別受到船舶自 重、所受浮力以及氣囊承載力對于船舶重心的力 矩。 第三階段,自船舶全浮至船舶停止運動為止。 這一階段,船舶全浮以后,在慣性作用下繼續(xù)向前 運動,故應采取適當措施制動船只。 在整個氣囊下水過程中,船舶主要的受力為: 船舶自身重力、船體所受氣囊的承載力、水對船體 的浮力以及水對船體的黏性阻力等等。船舶重力是 船舶下水各部分重量的合力,沿下滑方向的分力為 下滑力,垂直于下滑方向的為對氣囊的正壓力;浮 力是船體各部分所受靜水力的合力,在不同的下水 階段,由船舶前后吃水根據(jù)邦戎曲線可查到此時船 體排水體積,進而得到船舶所受浮力大小。另外船 舶重量沿船長方向分布,因此,在不同的時刻,每 個氣囊所提供的承載力也各不相同,處于動態(tài)變化 當中。各個氣囊提供的承載力取決于氣囊受壓后的 高度和工作壓力。 本文主要針對移船過程進行分析,考慮船舶自 重、氣囊承載力以及氣囊承載力對于船舶重心的力 矩。 2 氣囊下水計算 船舶采用氣囊下水前,下水設備應布置妥當。 滑道坡度盡量適應船體龍骨線線型, 一般取為 1/12~1/244,具體視船型而定。大船的滑道坡度一 般較小,以免船艏離地過高,影響施工;另外,假 如滑道坡度過大,當船舶部分入水以后容易發(fā)生艉 跌現(xiàn)象。 對于氣囊數(shù)量和布置位置的選擇,要求總承載 力不小于下水船舶自重的1.2 倍,每只氣囊承載力 對船舶重心力矩之和不大于設計水線長與船舶自 重乘積的3% 2.1 氣囊在滾動過程中的受力分析 由于氣囊制作的微小差異以及所處位置地面 的不平整等原因,不可能保證每個氣囊所受壓力都 相等,只能是基本相同。另外船體重量沿船長縱向 分布,因此,下水過程中在不同部位布設的氣囊壓 力是不斷變化的。計算校核氣囊所受壓力是否處于 額定安全工作壓力以內(nèi),對于驗證氣囊下水的安全 性至關重要。 假定在理想情況,簡化氣囊模型。 1)假定氣囊是圓柱式平衡彈性體,囊體為均質(zhì) 材料,受力時,囊壁不發(fā)生拉伸變形,徑向周長不 變; 2)假定每個氣囊沿同一條中和軸滾動; 3)假定氣囊滾動過程中各個氣囊滾動速度一致,無扭轉、打滑現(xiàn)象發(fā)生。 2.2 滾動氣囊的布置數(shù)量、間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