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準備
地錯埋設
圍堰底節(jié)拼裝
圍堰下氣囊布置、充氣
拆除圍堰拼裝支承點
氣囊位置、數量調整
近江側邊坡換填、平整
近江側邊坡調整
近江側邊坡氣囊布置
下河范圍內的河床清淤
放松錯繩、圍堰起滑
斷錨繩、放滑入水
拖輪綁定鋼圍堰
放困堰下墊板、收惜,氣囊法回拉墊板
場地清理,進行下步工作
圖 3.1.1-1圍堰囊工藝流程以某工程的圍堰(圓端形)下河為例,具體說明氣囊法下河的工藝流程1
1施工準備
結合現場的地質條件與水文條件等,確定圍堰下河的施工方案。方案內容應當包括施工現場條件布置、下河過程的計算與分析、施工隊伍的選擇以及應急預案等
2、地錯埋設
地錯主要提供圍堰在正式斷纜下滑之前的后拉力。因為圍堰??康奈恢镁哂幸欢ǖ钠露龋诩庸r為了不讓圍堰下滑,需要用錨繩固定其位置。此外,當圍堰在水中實現完全自浮之后,圍堰下的底托板與底托架需由地錯配合卷揚機用氣囊法拉起回收。
地錯布置在拼裝圍堰的后方(靠岸邊),根據圍堰的下滑分力確定所需的錯繩數量與錯固位置。地錨結構為鋼筋混凝土埋置式,頂與地面平齊,錨力通過外露的錯環(huán)傳至錯體內。地錯需及早布置,有基坑開挖、鋼筋安裝、鹼澆注、等待齡期強度等工序,其中錨環(huán)受力安全系數要求不低于 2。如案例說明的工程,其后方有兩根錯繩,距離圍堰約 30m,每個地錯提供約 100t 的錯固力。
3、底節(jié)圍堰的拼裝
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底節(jié)圍堰的拼裝。按先后順序安裝鋼凳、拼裝圍堰外壁安裝底托架與底隔艙,同時按照圍堰下河及捆綁、浮運、拖拉等要求,布置其它的相關結構。
4、圍堰下氣囊布置、充氣
圍堰拼裝完成后,在圍堰下的支承點間按設計要求布置氣囊。如本案例,在直線段按每 2.8m 空布置一個、每 4.2 空布置兩個氣囊方法設置,如圖 3.1.1-3所示。
氣囊在充氣前,必須先布置好地錯及卷揚機等裝置,將圍堰錯固牢靠,使其在被頂起后不向前滾動。
5、拆除圍堰拼裝支承點
當圍堰下的氣囊充氣后,圍堰被抬起至設計高度,圍堰拼裝時的支承點(鋼凳,混凝土柱等)已經托空,可以進行拆除。支承點需清理干凈,并作地面平整,以不影響后序的氣囊滾動。
6、氣囊位置、數量調整
實際中,圍堰支承點的位置與高度關不嚴格是按設計要求,而且工人對氣囊進行充氣時也會存在一些人為誤差,會導致氣囊的方向可能存在偏差、數量不夠、工作高度偏大或偏小。因此拆除支承點后,必須對氣囊的位置、數量以及工作高度等進行調整,使其與實際經驗相符,滿足下滑要求。
7、近江側邊坡換填、平整
圍堰在前端入水之后,圍堰前端會出現先下栽后上浮的過程,即入水角度先變大,后變小的情況,這樣圍堰下方的氣囊受力會出現不均,入水角度變大時前方氣囊受力急劇增大,入水角度減小時后方氣囊受力急劇增大。一般氣囊的受力能夠滿足設計要求,但是邊坡的承載力也因此要有足夠的富余度。
江邊一般的原有邊坡處的自然土為粉質砂土,近水處的 6m 左右范圍內幾無承載力,需用較細塊的建筑垃圾換填,深度一般應在 0.5~l 左右,寬度范圍對應于圍堰不少于 80m,以免圍堰下滑方向出現偏差時擱淺。壓實后應表面平整無大塊尖銳物,以免傷及氣囊影響下滑。
此外,在水下的邊坡,也應當按照計算要求進行開挖,同時滿足圍堰下滑的最大深度與最大角度及規(guī)范規(guī)定的邊坡開挖要求。
目前,圍堰下河過程中的入水角度與入水深度變化還沒有理論算法,這一方面主要還是以經驗為主。而開展理論計算的研究,正是本文的內容之一。
8、近江側邊坡調整
圍堰下滑的坡道一般有三部分,圍堰拼裝停留的坡道、過渡坡道以及回事下滑的坡道。過渡坡道一般設計成拋物線,這樣在下滑過程中底托板會自動適應拋物線段坡度的變化此項工作在圍堰下滑前完成即可。
9、近江側邊坡氣囊布置為準備接應滾動過來的圍堰,在鋼圍堰近水端需提前布置氣囊,范圍自鋼圍堰處至水線向上8m的邊坡區(qū)域氣囊間距考慮氣囊受力后相間有 0.5-1米的間隙。
10、放松錨繩,圍堰緩慢下滑
所有上述準備工作完成,經相關檢查及手續(xù)后,即可放松錨繩,起動圍堰緩慢下滑。速度非常慢且均勻。如果不能下滑,要用事先準備的挖機從后方助推,
使圍堰前進至加速坡道
11、斷纜、放滑入水
在圍堰緩慢滑動到設計的斷纜位置處時,由工人把后方的錯繩鎖扣敲開,圍堰開始加速下滑,利用其下滑力達到一定的速度,前端入水至至后端完全入水,達到自浮狀態(tài)并在水中向前滑行一段距離。
12、拖輪綁定鋼圍堰
入水后的鋼圍堰會受江水流動的影響而漂移,為控制圍堰位置,待命的拖輪應及時靠近并拴綁,使其穩(wěn)定,不至漂浮及擱淺
13、放圍堰下墊板、收錨,氣囊法回拉墊板鋼圍堰運動穩(wěn)定后,即可放下鋼圍堰底部的鋼墊板,進行回收。
14、場地清理,進行下步工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