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囊下水技術(shù)推廣最初十年間,由牽引失敗而造成的事故占氣囊下水事故之首位,而且其危害性大。隨著萬噸級船舶自重增加,牽引力就要求更大,更應(yīng)重視牽引力的計算。牽引力F推薦按下式計算:
成表1格式就能計算出每只和全部氣囊承載力及其對重心之矩。
下水計算長期不能突現(xiàn),其中有一個最關(guān)鍵的氣囊剛度沒有求出,因為起墩結(jié)束,船體自滑開始后,氣囊前滾速度僅船體之半,造成艉部懸空長度隨著船體前移越來越長,艉部從一開始就產(chǎn)生一個微小的艉傾角并逐步加大,在此運動過程中,每只氣囊的工作高度,內(nèi)壓都在變化,所以必須先求取氣囊的剛度。我公司通過三次壓縮試驗并與浙江工業(yè)大學合作在一些實船試驗后,提出氣囊內(nèi)壓隨工作高度變化的計算方法:
式中:P1,H1為氣囊初始時(即起墩時設(shè)置的工作壓力和工作高度,見表1中的數(shù)據(jù))對應(yīng)的工作壓力和工作高度;
P2,H2為計算行程點氣囊工作壓力和工作高度(計算按表2進行)
D 是氣囊直徑
n=1.1~1.2。當起始工作壓力越高,取大值。如達到>0.13MPa時,取1.2;
當起始壓力在0.10~0.13MPa時,可取1.15;
當起始壓力<0.10MPa,可取1.1。
注:我們壓縮試驗最大氣囊變形率僅70%,所以大于70%后誤差較大。
以下分別取第(1),(2)階段中最典型最重要的位子作說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