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80年代初,山東省小清河船廠、山東大學、長江航運科學研究所等單位聯(lián)合對船舶采用氣囊上下水工藝進行過一些理論研究,但當時船舶采用氣囊下水的噸位較小,氣囊結構比較簡單,研究的理論層次相對還比較低。
隨著船舶制造新技術向縱深發(fā)展和船舶采用氣囊下水向更高目標邁進的同時,采用氣囊下水的船舶噸位越來越大,氣囊結構越來越復雜,當前明顯存在著理論研究落后于實踐的問題。
實際上,這項我國自主創(chuàng)新的技術還有許許多多的未知領域有待我們組織力量去攻關,譬如大型船舶氣囊下水滑道的設計和工藝操作規(guī)程,大直徑、高承載力、高可靠性氣囊的研制,爆破與非破壞性試驗的新方法,氣囊下水計算的力學模型和理論,大型船舶采用氣囊上下水的安全保障措施等,都有待立項研究和制訂新的標準規(guī)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