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據(jù) 本方案設計依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行業(yè)標準CB/T3837-2011《船舶氣囊上排、下水工藝要求》。 二、技術(shù)及安全要求 (一)、相關(guān)標準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行業(yè)標準CB/T3837-2011《船舶氣囊上排、下水工藝要求》: 1)下水船舶的主尺度、重心、下水坡道及水域條件。 2)氣囊規(guī)格、數(shù)量、承載力、氣囊布置方案。 3)牽引力計算、牽引耳板設置、絞車及鋼絲繩的布置方案。 4)起墩方案。 (二)、自然條件要求 A:風力 下水前一周應提前關(guān)注當?shù)靥鞖忸A報,下水當天海面風力不應大于蒲氏5級。海面能見度應大于500m B:潮高 潮高要求能滿足半潛駁搭岸要求。 (三)、安全要求 1、氣囊操作人員須經(jīng)過培訓且具有一定工作經(jīng)驗。 2、施工過程中采用的氣囊符合CB/T3795要求。 3、牽引設備及索具強度能滿足下水需要。 三、準備工作 (一)基本參數(shù) 1、船型參數(shù) 型長:100米,型寬28米,型深:?米,設計平均吃水?米,船舶重量約2700t 2、船臺參數(shù) ? 3、建造要求 建造高度不宜大于900mm,建造墩預留氣囊位置,便于布置氣囊。 地表承載力達到10T/m2以上。 (二)、氣囊承載力計算 1、施工中擬采用30條直徑1.80米,長度15米高壓氣囊,其中16條頂升及滾動作業(yè),14條氣囊備用倒接,氣囊的額定工作壓力為0.11MPa,安全倍數(shù)為4.5倍。 結(jié)論:氣囊頂升作業(yè)中,實際承受的壓強小于額定工作壓力,故頂升操作安全可靠。 2、氣囊間距: 頂升氣囊間距為100米/16=6.25米,接續(xù)氣囊間距為兩倍的工作氣囊間距:13米。 (三)、拉力計算(附牽引布置圖) 船體為水平移動,氣囊滾動摩擦系數(shù)為0.01 船體重量:2700噸 摩擦力F=Gμ=27T 主前牽卷揚機10T左右各一臺,鋼索道數(shù):各4道,總牽引力80T 安全倍數(shù):80T÷27T=3倍(標準為1.25倍) 經(jīng)上述計算,提供拉力大于摩擦力,船體頂升撤墩后,可利用卷揚機水平移動船體。為確保船舶平緩移動,陸地應安裝1臺10T后牽卷揚機穿3道繩,提供30T拉力作為船體平穩(wěn)運行保護,并設30T后拉保護地錨1個(如有250T履帶吊車代替也可)。 結(jié)論:前后牽力都能滿足船體平穩(wěn)移動的需要. (四)、牽引點設計(附牽引布置圖) 船體:因12000T半潛駁長度為105米,6000T浮船塢型長100米,為了讓船體走到位,在船體左右兩側(cè)距艏端20米位置各焊接一個強度55T的眼板,做為下水時的主牽眼板。 地面錨點:在船艉中心線方向的地面上設一個30T的主牽錨點,控制船體運行速度。 (五)、撤墩方案 A、將后牽收緊,達到拉力最大值,檢查牽引的各聯(lián)接點的受力情況,以防止船體在頂升時后溜。 B、參照鋪墩圖及氣囊布置圖鋪設氣囊,逐條穿入,逐條充氣將船體重量逐步過渡給頂升氣囊,直至將建造墩完全撤出。 C、撤墩完畢,重新檢查并清潔地面,保證地面無傷害氣囊的尖銳物體。 (六)、環(huán)境條件檢測 下水前七天應關(guān)注當?shù)靥鞖忸A報信息。 (七)、安全措施 A、人員安全 (1)做好人員安全教育,提高全體人員的安全意識。 (2)在場的全體人員必須佩帶安全帽,勞保鞋,無關(guān)人員嚴禁進入操作區(qū)。 B、對設備的安全檢查: (1)氣囊在使用之前,按照CB/T3795標準逐一進行嚴格檢查,檢查是否有傷痕、氧化,充氣嘴密封情況。 (2)對充氣系統(tǒng)的壓力監(jiān)視儀表,包括空壓機的壓力表,要逐一進行試驗,指示要準確。充氣閥門密封要好,不應有漏氣現(xiàn)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