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0DWT氣囊下水技術方案
一、 技術參數(shù): 總長: 118.35m 型寬: 19.40m 型深: 14.10m 自重: 3860T 艏吃水: 0.80m 艉吃水: 4.30m
二、 建造墩及氣囊工作狀態(tài)的確定 a. 造墩高度:85cm b.氣囊頂升高度:90cm c.氣囊運行高度:80cm 1:氣囊基本數(shù)據(jù): 直徑1.80米 長度15.00米 工作壓力0.11Mpa 氣囊安全系數(shù): 4. 0倍工作壓力
2:氣囊工作時基本數(shù)據(jù) 船體頂升 頂升氣囊數(shù)量 22條 頂升高度 0.90cm 氣囊壓力 0.11Mpa
三、 氣囊負荷計算:附氣囊頂升示意圖 1、 施工中擬采用30條氣囊,其中22條用于頂升及滾動作業(yè),12條氣囊備用倒接,每條氣囊承載負荷為W。按22條整體頂升計算。 W頂= G/N = 3860T/22條 = 175.5T/條 G:船體總質(zhì)量 N:實際承載氣囊數(shù)量 2、 頂升撤墩作業(yè),氣囊工作狀態(tài)。(按頂升高度90cm,氣囊均按Φ1.8×15m核算)
結論:氣囊頂升作業(yè)中,實際承受的壓強小于額定工作壓力,故頂升操作安全可靠。
W移= G/N = 3860T/18條 = 214.4T/條 G:船體總質(zhì)量 N:實際承載氣囊數(shù)量 2、縱移下水作業(yè),氣囊工作狀態(tài)(按運行高度80cm核算) 結論:實際工作壓力小于額定工作壓強,安全可靠。 四、 氣囊出運通道的要求: 施工前應對操作環(huán)境進行清理,與出運無關的器材搬離現(xiàn)場,清理地面雜物,嚴防尖銳物體損壞氣囊,給施工帶來風險。 五、 受力分析:附拖曳示意圖 按總量G=3860T, 氣囊滾動磨擦系數(shù)u=0.01計算 1、 水平移動: 前牽力:F1=38.6T 2、 重心在1:81.33坡道時 a. 下滑力: F1=47.5T b. 摩擦力: F2=38.6T c. 后牽力:F3=F1-F2=47.5T-38.6T=8.9T 下滑力大于摩擦力船體具備重力下滑條件. 3、 重心在1:20坡道上時 d. 下滑力: F1=193T e. 摩擦力: F2=38.6T f. 后牽力:F3=F1-F2=193T-38.6T=154.4T 后牽力計算: 經(jīng)上述計算,船體在1:20坡道上下滑力最大,為154.4T. 采用2臺20T卷揚機各穿6道繩總拉力240T;安全倍數(shù):240/154.4T=1.45倍(標準1.25倍)。 結論:后牽力滿足下水需要. 六、 下水操作過程描述: 前牽時,采用兩臺絞車在兩側牽引船體上現(xiàn)有的雙耳拖曳眼板,詳圖見附件圖紙。當后牽時,也利用眼板船體上現(xiàn)有的雙耳拖曳眼板,用2套不小于120T的卸扣連接脫鉤器和滑輪組,滑輪組另一端各連接一處地錨。單個地錨抗拉強度不應小于100T(脫鉤器的作用是在船體全浮,需要解除后牽時能使后牽設備瞬間脫離船體,方便下水船舶??浚??;喗M中鋼絲繩從20T絞車中引出,控制船體下滑速度。在后牽卷揚機的控制下緩慢放行至低潮位滑道最前沿待潮。潮高滿足下水條件時解除后牽,船體在拖輪拖帶下入水。卷揚機容繩量要大于船體在船臺上的移動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