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氣囊下水船臺由1/70主坡道和1/18副坡道長30m兩段組成。 2、高潮時拐點處水深按0.5m計算。 三、船舶上排下水氣囊布置 1、依據(jù):ISO 17682<<船舶與海上技術(shù) 船舶用氣囊上排、下水用工藝要求>> ISO 14409 <<船舶與海上技術(shù) 船舶下水用氣囊>> 2、氣囊型號與規(guī)格的選取 氣囊選φ1.5×24m錦綸七層、 φ1.5×18m錦綸七層與φ1.5×8m錦綸七層三種種規(guī)格,其性能分別如下。 工作壓力0.16Mpa 出廠檢驗壓力0.24Mpa 每米長氣囊承載能力(當工作高度0.85m時)達到16.6t 3、氣囊布置 第一只氣囊NO1布置在21#肋位下,全船氣囊均勻布置,間距3.28m,即4道肋位。最后一只氣囊NO53在229#肋位,詳見氣囊布置圖。所有氣囊承載力計算見表1,起墩狀態(tài)氣囊布置,內(nèi)壓和承載力計算。 根據(jù)表1計算結(jié)果,兩種氣囊布置如下: NO1 — NO16 用φ1.5×24m錦綸七層的氣囊 16只 NO17 — NO44 用φ1.5×18m錦綸七層的氣囊 27只 用φ1.5×8m錦綸七層的氣囊 27只 NO45 — NO48 用φ1.5×24m錦綸七層的氣囊 4只 NO49 — NO53 用φ1.5×18m錦綸七層的氣囊 5只 氣囊總承載力11200t時,全部氣囊內(nèi)壓都在額定壓力之內(nèi),所以起墩時是很安全的。
另外是船舶重心到折角拐點T時受力狀態(tài)分析 當1號氣囊運行至拐點處,調(diào)整充氣壓力仍維持上表中壓力,準備脫鉤(實際操作時為了減小沖程,船首高度可能有所降低,計算式仍以此表計算)。 當船重心運行至拐點時,從脫鉤位置運行了73.13m,氣囊相對船體位置發(fā)生改變,具體見拐點氣囊圖,此時1#-3#氣囊,26#-52#氣囊均不起承載作用,此時拐點處12#氣囊工作高度最低,壓力最高,計算出12#氣囊壓力即可判定所有氣囊是否安全。經(jīng)多次試算得到表2重心到拐角位置氣囊受力計算表。重心下氣囊高度0.55m,龍骨坡度0.025。
結(jié)論:在211#肋位到達拐點,即船尾離開船臺末端142m時達到尾浮點,此時艉吃水為5.38m。
注:計算按靜態(tài)力矩平衡考慮,未計算慣性力及氣囊浮力的影響,根據(jù)經(jīng)驗,下水時尾浮點吃水會比計算值略大,一般港池水深在計算的尾浮點吃水基礎(chǔ)上加上0.5m左右,即可保證下水安全。因此,本船下水船臺末端向外海域50米處及以外海域水深應保證在6米以上。
|